中国海南香道 >香道文萃
|
重回“香生活” |
“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段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看起来,张爱玲是爱香的。她用一炉香吐露一段故事,也借一段故事领大家品味一束香烟袅袅。
在中国古代,焚香被视为雅事。朱熹《香界》一诗云:“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泛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
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随着战乱频发,香文化大约于清朝时开始没落,到了近代几乎走到了火尽灰冷的边缘。而今天,古老的“香生活”正在
悄然回到人们身边……
新金融记者 张光子
熟悉又陌生的香文化
无论是自然界到处弥漫的芬芳,还是妖娆缥缈的烟雾缭绕,一提到“香”,大家总能获得美好而舒适的感受。或许现代生活对“香”的解读更为宽泛,而作为古
老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香文化”,却始终保留着其自身深厚的底蕴和宝贵的精神内核。“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 寓此一炷烟”。静观不语,随
着袅袅升起的轻烟静静感悟人生的道理。
中国用香的历史大约已经有三千多年了。秦汉时期,王公贵族们开始使用沉香熏衣上朝,在吉庆的日子用沉香沐体迎神。到了宋代,品香、斗茶、侍花和挂画,
被士大夫一级的人物视为精神生活的极致追求。品香是一种物质与品位兼具的文化生活方式,在古时就很时尚,香价也就此推向“一两沉香一两金”,到明代更是
“一寸沉香一寸金”。到清代时,品香甚至成为皇宫贵族的独享,上好的沉香由国外进贡来便锁在库房中,某天的用量,大内都要有记录。
当人类懂得分辨各种会产生香气的植物或动物时,香料的使用便成为美好生活的添加剂。天津市茶业协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杜晓青告诉新金融记者:“生活
中处处离不开香,入纸、入墨、入茶,甚至在食品中,都有香的融入,桂花就是很典型的。另外,古人读书、写字、弹琴时,都习惯在一旁焚香,不仅可以起到通络
开窍、提神的作用,还能在雅致的环境中修养自己的心性。”天津市海雅艺术院负责人韩国庆对中国的香文化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解:“当我们谈及文化时,一定指的
是天然香。之所以具备文化或艺术的品质,是因为在其传承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出对人有益的内容,并从正确角度引导大家,比如自然、养生等方面。其实香文
化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是大家没意识到。”
《说文解字》中说“香,气芬芳也”。有人认为它纯粹是一种精神的产物,注重灵魂的感受;也有人认为它主要表现为修身养性的手段。“在我看来,‘品’才
是香文化的关键。”资深香艺专家乔木森认为,香文化的核心是一个“品”字。通过品(闻)香,才能感受其品质,认识香文化的渊源与特质;其次是品味与品位,
通过美好的香生活来完善人们的道德与修养。单纯地将它作为一种精神的活动往往容易偏入宗教的范畴,而片面追求其修身养性的功能,也会使其陷入小众的盲目。
“香文化首先应该表现于香生活,中国几千年的香文化,就是在人们选择香生活的方式中发展而成的。”
斗香大会 香艺献芬芳
所谓香艺,就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并在略带表演性的过程中,使我们在久违的仪式感中追慕前贤,感悟今天,珍爱生命,与大自然融于美妙无比的寂静之中。
13年前,研究中国茶艺的乔木森,在编写有关当代茶馆的经营与管理的教材时,发现中国古代,特别是宋代的茶馆经营非常有特色,即茶与香、花、画常相伴
而现,也就是这四种艺术相互交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其中有关香的文化及表现形式非常亲切与美好。“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在当时,人们对香文化已十分陌
生,有关香事,只知道佛门烧香而已。特别是在阅读了中国古代香圣周嘉胄的《香乘》之后,我便一头栽进了香的王国。”乔木森觉得,在谈论香时,首先应关注它
的香气。香气不美好,就不能称其为香,其次才是它的功效。
天然香的制作讲究“君臣佐辅”,即每一种香,其成分中都以一种原料为主,其余的都是为这个“主角”更好地发挥效用而加入的配料。“和香和中药一样,是
讲究配比的。虽然有流传下来的既定配方,但由于现代的植物生长等原料方面与以前的差异,配方也会在实践中加以改良。原料的采集也很有讲究,生长地点和采集
时间都对香的品质有影响。”杜晓青说。
在日本,人们将品香视为与“茶道”和“花道”齐身的三雅道之一——香道,而在乔木森眼里,将香艺上升至“道”的高度却有失妥当。“我不认同‘香道’一
说。中国古来就无‘香道’一词,它是日本对香事、香文化的释言。中国文化从不轻言之‘道’。道,仅反映形而上,纯属精神的层面。我认为香主要表现于艺。
艺,看得见,做得到,同时也反映精神的内容。”香艺在现代生活中有着非常积极 的作用与意义,它通过人们对丰富的香材选择,科学地制作香品,艺术地表现
香能,来丰富人们的生活和提升人们的精神追求,同时又以艺术的表现方式,体会香的灵魂与心灵的净化。“将香魂、香心与人类的发展、文明密切结合,净化自
己。生命从诞生开始,就从呼吸中成长自己、智慧自己、美好自己。”乔木森说。
由于一炷芬芳沁心的香由多种原料混合而成,于是便催生出一种有趣的品香活动——斗香。最早在我国唐代就有过关于斗香的记载。“去年4月,我们举办了中
国当代首届斗香大会,所谓斗香,一是斗香艺的表现形式,即表现香的艺术效果。二是斗感受香的技能,即互相闻出对方香的成分,闻出的成分越多越准确为胜。”
乔木森说。
百年沉香 幽幽紫烟
一手握香炉,一手慢慢将香气拢近鼻尖,深深吸入,一股幽然的沉香味迅速渗入体内,闭目凝神,脸轻侧将鼻腔内已浑浊的余气排出,刹那间仿佛身负羽翼,悠
然清扬。这或许是品香者的切身感受。但若追求品香的奢侈享受,还当属沉香。古时一块上好的沉香,其奢华程度一点不亚于现今的LV手包。
沉香的形成可以说是历经时间的沧桑,往往要经过数百上千年的孕育和沉淀。苏州停云香馆主人黄稼伟说:“采下来的沉香其实外表很不起眼,但却是香中之
王。我有一位海南的朋友,他的叔叔专门种沉香。50年前,他叔叔在一棵小小的沉香树上‘开香门’,就是在它上面留下一道‘伤口’,以便在那周围分泌油脂形
成沉香。50年后,获得的沉香还是非常少量。”沉香的珍贵在于那充满偶然性的形成过程,再经过百年的沉淀,才有这样一块不大却蕴含了饱满悠远香味的宝物。
“沉香的鉴别主要从香气和油脂两方面衡量。因为它是香,所以香味的美好非常重要。其次就是油脂含量,也并不是含油量越高越好,这种说法也比较片面,但
这确是好的沉香具备的一项品质。”黄稼伟说。古人常以能否沉水来划分沉香级别:优质沉香入水即沉,名为“沉水香”,次之半浮半沉名为“栈香”,再次之稍入
水而浮于水面名为“黄熟香”。
在古时,人们推崇在焚香后沐浴。由于沉香性情沉静,能使人处于清新稳定但又松弛的状态。加上沐浴后浑身毛孔张开,最能吸收沉香的香味以及药性,不得不
说是一次感官的香之洗礼。“早在唐朝时,沉香还依赖进口,画家的作品上,高鼻子的外国使者背着像小山一样的进贡品,那就是沉香。”黄稼伟认为,香文化在现
代生活中鲜有人知,这不得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遗憾。沉香不仅香气醉人,舒神养心,还对人的身体调解有很积极的效用。“我每天都用沉香片煮水喝,它可以煮
很长时间,几天后如果味道变淡就再加一点。沉香水对调解人的肠胃效果很好。”黄稼伟说。
古人品香会布置香堂。有人说花道、茶道、香道不分家,正是因为三者相辅相成,互相提升,在品香时常会点缀以鲜花植物,吟诗作画,品茶论道。品香一般选
择在安静又通风的室内,这不仅易于令沉香的香气凝聚,还可以避免烟气不散,引起头痛等不良反应。千百年来,沉香之所以历来被推崇为风雅的爱好,并不只是因
为那股若有若无的神秘香气,更重要的是细品沉香的过程和心境,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赶时髦 男人也学绣香囊
古人有随身佩香囊的习惯,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青年在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随着文化的演变,又因为香囊
是随身佩戴之物,它又成为恋人之间互诉衷肠的礼物。《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幕,黛玉误会宝玉把她送他的香囊给了别人,于是把正在做的另一个香囊也剪了,这却
是黛玉想错了,宝玉一直把一针一线都凝结着情思的香囊当做贴身之物。
香囊是香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五彩斑斓的一针针一线线,把色彩穿引进小小的香包上,也把情意缠结在其中。一个小小的香囊,不仅有典雅之韵,更有益体之
香、养心之气。在现代,“绣香囊”又成为一种闲适而不失雅致的手工活。闲暇之时,穿针引线制作一个香囊,逸致和乐趣尽在其中。在大多数人看来,绣香囊历来
都是淑女们干的活,男人不必为了学香艺而煞费苦心地去学针线活。但乔木森认为,绣香囊也可以让心沉淀下来,锻炼男人的耐力和培养男人的细心。“现代的香
囊、香包,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样式。它必须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特别是要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因此,现代的香囊、香包,要富有创意,反映一定的时代
内容。在我们香艺师的培训课程中就有香囊制作的内容,学员们觉得非常有意思,有的男学员在学香囊的刺绣时比女学员绣得还好。”用几根绣花线,穿引出传递自
己心境的香气之物,有谁能说,这是女人的专利呢?
当蕴藏着古之文化馨香的香囊随着时间穿越到现代时,自然而然地获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气息,和大家对十字绣的追捧一样,也多了几分时尚的解读。“无论
是香事、香方、香器香具,还是古人香艺的形式,都深深浸透着古老中华的思想精髓及人文追求。一旦被当代人继承,势必会与现代的时尚相融合。现代人会从古老
的香文化中找到根,又会以习以为常的现代元素嫁接于它,并开出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香艺之花。”乔木森说。当细针在紧绷的绣箍上跳跃,在淡淡的香气萦绕中
也能拥有无限遐思。(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作者:张光子 编辑:砚屏) |
|
|
|
|